超林园林为您解读:探索中国发展与生态双赢之路

首页    新闻右    超林园林为您解读:探索中国发展与生态双赢之路

我们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超林园林专业致力于工程的深化设计和精心施工,,特别是住宅景观项目,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施工、养护管理、苗木培育等方面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及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司不断为环境绿化养护尽心服务。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经济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巴黎协议要能“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回顾中国近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等举措,可以看出中国正是在探索一条让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道路。

绿色发展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习主席在讲话中再次提到了“绿色发展”这个关键词。

中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被列为指导未来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这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思路一脉相承的体现。中国也已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其中提到,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3.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2%,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216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21.88亿立方米……

在这些已有成就基础上,中国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形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

这些做法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近日在一个记者会上回答“哪个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可称榜样”时点名提到了中国。她说,作为一个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国采取了“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到的目标,还有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都表明中国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非常认真”。

低碳经济

现在全球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就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更加引人关注。习主席在有关“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就提到:“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因此,需要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就是满足这些要求的一个良好增长点。“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推进能源革命,既要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又要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还要在交通运输领域推进低碳发展,比如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还要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

此外,中国还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那这些低碳措施究竟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多大促进作用?在国内率先从事碳交易服务的中创碳投公司副总经理郑喜鹏告诉记者,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国内7个碳交易试点的总交易额约30亿元人民币,相对于欧盟碳市场近两年每年400亿到500亿美元交易的水平还很小。但是,在2017年建立全国性碳市场后,如果允许采用欧盟碳市场那样的杠杆,在各方面前提合适的情况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年交易规模有可能达到5000亿人民币。“因此,中国有在未来建成全球最大的国家(地区)碳交易市场的机会。”

低碳发展还会对更广范围的经济领域有刺激作用,比如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相关产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近日曾说:“按照2010年的价格水平计算,实现中国确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需要投入41万亿元人民币才能实现。”巨大的投入,相信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科技动力

看来,生态和经济双赢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那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的动力是什么?毫无疑问,不断发展的科技会提供重要推动力。

中国政府曾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其中明确提出:“应对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中国已在燃煤高效发电技术和热电联产技术、洁净煤发电技术、油田火炬资源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提高能效和节能技术在建材、钢铁、化工、建筑、交通运输(电动汽车)、矿山开发等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水电、地热、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这些方面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已促进许多经济领域的大幅发展,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到,2014年,中国水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是2005年的2.57倍;并网风电装机达到9581万千瓦,是2005年的90倍,光伏装机达到2805万千瓦,是2005年的400倍;核电装机达到1988万千瓦,是2005年的2.9倍。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中国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大会上总结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成绩。

2020年1月14日